医疗产业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图片报道

最近,心玮医疗正在冲刺IPO,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心玮是一家专注于脑卒中治疗与预防的创新医疗器械公司。脑卒中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心玮的产品覆盖了所有主要脑卒中亚型手术路径,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等。


根据其最新招股书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心玮医疗的销售收入暴涨了36倍,已达到1361.9万元,接近了2020年全年的水平。


抛开营收大幅增长不说,早已上市的微创医疗2020年总营收6.49亿美元,市值1302亿港币;沛嘉医疗2020年总营收3865万元,市值221亿港币;归创通桥2020年总营收2760万元,发行估值138亿;相比之下,心玮医疗pre-IPO估值是34亿,显然是被低估的一支创新医疗器械股。


01 高值医疗器械需求加速释放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数量达13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


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19》也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我国卒中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估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国已成为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高达39.3%。


一方面,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不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各种隐患逐渐浮现水面,激发了脑卒中的治疗、预防的需求。另一方面,脑卒中死亡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激发了三四线下沉市场的需求。



在多重需求催化作用下,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市场呈现出持续的高速增长趋势。


灼识咨询的研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9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6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并预期将于2030年进一步增加至489亿元。2019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


虽然脑卒中在我国有北高南低的特征,但仍然是分散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医疗环境相对落后的低线城市,再加上最佳治疗窗口期短的特点,这就要求心玮必须下沉到低线市场中去。


心玮也确实这么做了,最早自建的教培和业务团队,积极跟地级医院新成立的卒中中心合作,全面深入下沉市场,推动手术普及和技术教育,业务团队保证神经介入手术全产品线的供应。并凭借国产自研产品的价格优势,普及新型治疗方法和所需的治疗设备。很多初创企业、更是外资企业很难做到。


虽然需求的势能即将释放,但国产高值医疗器械领域,乃至整个生物医药板块的阻力并不小。


02 国产与进口之战已擦出火花


回看手机市场,最早都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国外品牌霸占着全球市场,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逐步改变了国内手机市场格局,诸如小米、华为等国产厂商甚至撼动了全球手机市场。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就像早期的手机市场一样,被国外公司把持,但和手机市场不同的是外资的高值医疗器械对于大量的中国普通患者家庭设置了两个门槛,一个是产品市场覆盖过于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大医院,另一个是高昂的价格,这对于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来说就是机会。


像心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最佳治疗窗口期比较短的病症,遇到任何一个门槛都很致命。心玮医疗这样的专注于神经介入的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国产可替代产品可以说是对中国普通病患家庭的普遍利好。


我国的顶层设计一直强调自研能力的提升,关乎广大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医疗产品一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的局面早晚会被打破。


在需求侧,国产可替代品的需求激增。在政策指引层面,国家先后出台政策,重点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将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推进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需加强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6月份,国家十部委联合决定实施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


为进一步做好脑卒中防治工作,提高诊疗效果,减少因脑卒中所致残疾发生,制定了《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并重点要求落实:加强宣传、心脑同治、完善周期、完善防控、推广普及溶栓取栓等脑卒中技术。


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政策指引,神经介入领域的国产化可替代品的赛道上,心玮开足了马力。


目前产品有4款产品已经全面商业化,3款产品已获批,而且在16款在研产品中,有6款属于注册中的产品,距离商业化也不遥远了。就产品研发到商业化的效率而言,2016年成立的心玮医疗绝对是一辆顶着限速跑的超跑。



心玮目前的产品覆盖了神经介入领域的所有主要脑卒中亚型手术路径,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等领域,也是国内唯一一个产品涵盖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的医疗器械公司。


国产器械的进入市场势必会动了既有利益集团的蛋糕。这一点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心玮就遭遇了美国医疗器械巨鳄美敦力的专利起诉,与早前华为同美国思科的专利纠纷一样,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我看三年之内很难有个定论。


但无论结果如何,以目前心玮完备产品管线布局和研发实力来看,平稳渡过这次考验不是问题,也不会对中长期公司发展产生影响。


神经介入领域国产和国外企业擦出的小火花,不但不会影响心玮的冲刺IPO的进程,反而证明了心玮的产品力已经受到国外公司的忌惮。国内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起步相比国外晚,但是国产企业的后发优势还是明显的,此时入局心玮时机较稳。


03保持优势的创新与挑战


高值医疗器械领域对于创新研发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投入巨大。虽然相比创新药的研发确定性要高一些,但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周期仍然以年为单位,所以未来的空间取决于公司的产品前瞻性。


在这一点上,心玮功课做得相对扎实。先是创始人王国辉是第三次创业,从微创医疗离开后,先后创立了安通医疗和百心安两家医疗公司,百心安更是也在IPO进行中,创新的步伐从没停过。再者整个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大多来自国内外顶尖的医疗器械公司,研发经验丰富。


而从前瞻性角度看产品矩阵,心玮是国内唯一一个产品涵盖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的医疗器械公司,从预防到治疗的设备管线齐全布局完整。


从时间表来看,心玮医疗计划在2021年推出9款新产品,2022年与2025年还有10款在研产品商业化。


从产品的毛利水平来看,神经介入类的产品的毛利率都还处于较高的水平,心玮招股书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日毛利已经接近65%。



总体来说,心玮的产品专注度很高,这种专注对心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边是要想坐实赛道头部玩家的交椅,需要把市场做深做透才行,另一边是对产品研发提出了更高要的要求,心玮要不断进行创新研发丰富产品线,甚至要扩宽赛道才行。


在这批上市的高端医疗器械公司中,心玮医疗针对领域清晰,市场增量可观,值得重点关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医疗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