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迈瑞医疗2025年前有望获得医疗新基建订单270-399亿

   2022-03-09 腾讯新闻62020
导读

有观点,有态度这是医业观察的第1352-1期文章作者:国联证券郑薇团队来源:思医辨药投资要点投资聚焦投资聚焦迈瑞医疗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是少见的跨产品线、跨市场的优秀标的。迈瑞全球业务具有20年的沉淀,在全球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1352-1期文章

作者:国联证券郑薇团队

来源:思医辨药

投资要点

投资聚焦

投资聚焦

迈瑞医疗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是少见的跨产品线、跨市场的优秀标的。迈瑞全球业务具有20年的沉淀,在全球抗疫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优质的产品、服务和快速的交付能力,提升了公司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我们看好公司全球化的稀缺性,以及在中国新一轮医疗新基建的周期中有望持续受益。

不同于市场的创新之处

1.新增医疗新基建逻辑:市场报告更多关注于公司业务和竞争格局,我们更多从宏观层面阐述新冠后医疗新基建的大趋势,通过第三方数据量化测算新基建带来的市场空间,同时通过回顾14-19年基建与器械行业增长的时间节奏,预判相关子行业的营收放量节奏。

2.量化新冠对迈瑞的正负面影响:2020-2021年迈瑞部分产品与新冠相关,出现了脉冲式需求,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等,市场认为迈瑞是疫情受益股,但是量化梳理迈瑞产品线分布,2021年迈瑞约70%的业务受疫情负面影响,疫情消退后,70%的业务会恢复性增长,而新冠相关的产品,多为ICU床位配置相关产品,又受益于国内新基建的需求而保持良好的需求,整体增长趋势有望加快。

3.更新疫情前后的主要变化:我们更新了新冠后公司的基本情况变化,包括新产品进度、收并购、子公司、新兴业务都展开了具体讨论。新冠期间迈瑞出色的组织和交付能力给全球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增约2000家全球顶级医院的入院,为以后全球化在高端市场的突破打下坚实基础,全球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测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60、328.61、417.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74、105.15、133.6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7、37、29倍,三年CAGR为27.83%,考虑到迈瑞龙头的稀缺性、全球化扩张能力,且新冠后将享受全球布局加速和中国新基建的景气周期、业绩持续稳定的增长可期。给予公司2022年52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450.00元,维持“买入”评级。

1. 医疗新基建,医疗设备下一轮景气周期开启

迈瑞医疗成立于1991年,2021年度过迈瑞30周年庆。迈瑞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医疗器械公司,3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辉煌发展的缩影,公司高瞻远瞩的视野,在2000年开始布局全球,2021年的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民族医疗器械品牌。

内生性的跨产品线布局,全球超200个国家的产品可触达市场,成功的海外并购整合案例,使得迈瑞以内生+外延双重驱动力长足发展。公司从30年前创立之初,就制定了产品力为核心驱动和全球化发展的战略方向,一直坚持至今,如今看来,走出了一条属于迈瑞自己的独有的发展路径。市场寻找全球可对标企业,而我们认为很难找到完美意义的参照对标,能自我突破跨产线布局、跨市场布局、跨客户层级布局的公司稀少,只能在部分产品和产业地位等维度进行参照,来试图诠释和阐述中国器械龙头的发展的内在原因,去预判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她的表现。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各国意识形态都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多个产业的产业格局也有巨大的影响。医疗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推出,被前所未有地关注。新冠疫苗,治疗型药物和医疗防疫设备,是防控疫情的三架马车,随着疫苗接种的广覆盖、小分子药物的专利授权,社会经济活动有望逐步恢复。医疗设备作为疾病防控的基础防线,医疗基建补短板将成为最重要课题,而十四五规划也是特别提出需要加强医疗基础建设。通过分析数据和走访终端,我们认为医疗新基建以2021年为起点已经如火如荼在进行中,而相关医疗设备的放量有望在未来3-5年落地,医疗设备行业增长有望自2022年开始提速。

1.1.中国医疗资源不足,医疗基础建设迫在眉睫

医疗资源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过去扩张速度很快。2010-2017期间 ,国内持续投入医疗资源,每千人医院床位数从2.47张增长到4.31张,在2012年超过美国,但距离德国(8.00)、日本(13.05)等国家的指标仍有差距。在疫情前,所有的科技前沿、学术探究的舆论都认为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疾病谱从传染病正在走向心脑血管、肿瘤等慢病领域而新冠让我们面对的真相是,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且在中国较不平衡。

    

新冠疫情,ICU床位资源成为最紧缺资源,中国每十万人ICU床位4.6张(测算武汉数据约为6.6张),远低于德国的33.9张和美国的25.8张。

2020年,国内各类卫生机构数超过101万家,其中只有35,394家为医院,占4%,优质医疗资源较少,而医院病床数占到总数的44%,病床分布不平衡程度较高。

国内医疗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甲医院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而中西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

应急医疗资源的不足,在紧急医疗事件期间,对医疗系统会造成考验。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医疗防控体系承受着巨大的冲击。2020年疫情集中出现的武汉是国内医疗资源相对发达的区域,其中三甲医院36家,病床数71,000张,居全国前十。医疗资源均位于全国前列但疫情期间仍然发生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现象。

2020年已有部分新建医院在启动,但是多为疫情催化的应急项目, 2020年底-2021年初真正考虑“平疫结合”的长期医疗新基建规划正式开启。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2年,随着奥密克戎迅速成为优势株,重症比例大幅下降,各国开始逐步放开疫情管控。

我们根据感染率、重症率等数据测算中国放开后,对于ICU病床的基础需求量,推演我们还需要多少新建医院才能保证医疗资源不发生严重挤兑。

新冠疫情未来走势不明,但是抗疫三驾马车,疫苗,口服药和医疗设备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疫苗、口服药的研发具有不确定性,而医疗设备的基础公卫建设体系是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后底线。

除此之外,基建投入我们认为是未来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医疗基建是高质量的基建项目,短期长期都有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短期解决了抗疫的需求,也是在未来会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的项目,同时能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无论疫情走势,医疗新基建都是解决民生、社会公平等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

床位数和ICU床位数,目前和欧美还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美国、德国疫情期间,针对重症患者的医疗资源投入,反映了ICU床位等应急医疗资源的重要性,要达到美国,甚至德国的ICU床位标准,对应的床位建设还有空间,测算如下:

1.2.十四五期间公立医院有望加速扩张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下个百年计划的第一年,因此十四五规划是未来5年的核心战略。在十四五规划中,医疗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章节,浓墨重彩。同时关于医疗基础建设也跟进了政策细则来推进和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医疗部分。我们截取重要部分列示于下:

各个细化发展规划和地区跟进政策也逐步披露,将政策落实到具体产业和区域: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djk.zhaoyishi.net/news/show-17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医疗产业网